第 22 章(1 / 2)

第22章

“一条菜花蛇,至于嘛。”人群中有人悄悄道。

“谁家不见蛇,我家昨儿还扫出来一条蛇皮呢。”

四周是山林,又住的草房子。就是瓦房,有蛇溜进来在村里也是很常见的。

“还不把衣服穿上。”秦桩招呼人出去。

说菜花蛇的汉子已经将蛇逮住。嘴上念道“正好,家里缺泡酒的。”

大冬天的,都洗洗睡下了。结果就为了一条蛇,全拿着锄头砍刀急急忙忙爬起来。

有看不惯尤家的,一脸晦气道“碰上这尤大郎家准没好事儿。”

“可不是,才一个月,村里因他家闹了几次了。”

“亏得是盯上了陶家的鱼塘,鱼哥儿性子也够坚韧。换其他哥儿遭他家这么说,怕不得跳河去证明清白。”

有哥儿的人家听他一说,本来听个热闹,但现在一想想尤家做的事儿,瞬间生出了几分厌恶。

“真是缺德。”

“也怪不得被蛇找上。”

一群人匆匆来,又举着火把抱怨着走。陶青鱼在屋里竖着耳朵听。

不出所料,尤家人被村里人更不待见了。

他躺回床上去,抱着被子想了想

要不要再送一条蛇去,多闹几次,尤家多半走哪儿都要被村中人喊打了。

翻个身,陶青鱼埋头在被子上蹭了蹭。

还是算了,次数多了容易惹人怀疑。

而且吓了这一次,尤大夫妻俩应该这辈子都对蛇有阴影了。

陶青鱼平躺,双手搭在小腹,翘着嘴角慢慢睡了过去。

外头地村民走了,陶家人也陆续回屋。

杨鹊额头抵着他男人肩膀,小声道“怎床上会有蛇。”

陶兴旺摇头“被子里暖和。”

宋欢倒是看了一眼陶青鱼那屋。有一半的概率又是那小兔崽子作怪。

躺回被窝,这下没了吵人的声音。

陶家人一夜睡到鸡鸣。

离天亮还早,陶家几个青壮年就爬了起来。陶大郎扛起网,后头两个弟弟推车。一路到了后头的鱼塘。

清鱼要人下鱼塘,大冬天的,水里是刺骨的冷。

好在家里有皮子做的下水裤,还是陶青鱼小时候让家里人做的。能勉强挡一挡水寒。

穿好装备,陶大郎跟陶三郎下了水。

渔网展开,一人站在鱼塘一头。

两人一边拉着渔网走,一边脚下搅动水向着一个方向赶鱼。

两人配合着缓慢从一头走到另一头,将鱼包裹在渔网中。渐渐的,平静的水面响起哗啦的鱼儿翻腾声。

岸上,陶兴隆已经将木桶装好了水。

这时候,陶青书跟陶青书也醒了。

陶青鱼抬头看了一眼天,此时月亮还在,群星散落遍空。阳气初生,天将亮未亮。

换做上辈子,这般美景属实要在空气极

好的地方才能见到。如今倒成了他眼中的日常。

“爹,鱼多不”陶青鱼蹲在岸边,看着水里陶兴永跟陶兴旺将渔网归拢。

“还有个百来条。”

陶青鱼点头“够卖了。”

陶二叔道“抓鱼吧。”

辰星闪烁,养鱼人披星戴月忙得直不起腰。两个大木桶装满,网里就没什么鱼了。

剩下的小鱼苗扔回去,还能再养养。

泡在水里的两人爬上岸,皮子做的下水裤里也已经灌了不少水。

此时天已经破晓,鱼都挤在一起容易死,等不得。

陶大郎匆匆回去换了衣服,喝了两碗稀粥下饼子,身子暖了,就赶紧跟着哥儿上县里。

这次鱼多,木板车不好推。

力气大的陶三叔也跟上,路上能换着省省力。

到县里,天大亮。

东西还没卸下,马上来了客人。

今日大集,客人来来去去,鱼也卖得快。陶青鱼负责招呼客人,选鱼、称鱼,陶大郎跟陶三叔就负责杀鱼。

从开摊到大集散去,木桶里的鱼还剩十几条。

“小鱼老板。”

听这称呼就知道是方夫子。

换做以前就罢了,但之前那事儿让家里人误会了,陶青鱼看着方问黎还真有点不知怎么面对。

陶大郎跟陶三叔一个体格,也是一个性子。沉默寡言。

两人只一双眼睛在哥儿跟人家夫子身上来来回回,愣是忘了招呼客人。

陶三叔想多好的对象,哥儿眼光确实不错。

陶大郎则眼光挑剔冷了点。长得太好看,也不知道容不容易被勾走。

陶青鱼等了半天,两个爹愣是不接过招呼客人这事儿。

他只能僵着脸笑了笑。

“方夫子来多大的鱼”

“最大的。可还有冬笋”方问黎轻易看出三人眼神里的意思,面上还是一派正常买鱼的样子。

“冬笋”陶青鱼一拍脑门,“忘卖了。”

方问黎手一动,又默默收回。

如何能打自己。

陶大郎跟陶三叔观察到他对哥儿的紧张,心中明白得不能再明白。

看来是真的对哥儿有意思。

刚想到这块儿,就见方问黎转过头来,冲着他俩微微点头。

“陶叔。陶三叔。”

陶大郎一愣。

后知后觉地慢慢“嗯”了声。

他看向自个儿弟弟。

这是明示了吧。